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» 工作动态

“7×24小时”的服务与保障:一流平台建设之生科风采

            时间:2024-10-15

    高校实验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,是服务国家战略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,因此也是我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经费历年来重点投入的建设内容。近年来,按照各平台“十四五”建设规划,在“一流平台建设”等项目经费支持下,各学院平台厚基础、强特色、优服务,为深入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本期报道以生命科学学院平台为例,展现我校一流平台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和风采,以供各单位互相交流借鉴经验做法,更好地服务师生、服务我校“双一流”建设。

 

生命科学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(以下简称“平台”)成立于2018年,平台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共享高效,现有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计29台。近年来,平台持续完善开放共享管理机制,建设高水平、专业化的技术队伍,为校内外师生提供“7×24小时”的技术服务以及“教你一技”等特色培训,为平台使用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
强化制度保障。学院制定《生命科学学院大型仪器预约使用管理规定》,明确仪器预约方法和使用要求,要求师生严格遵守。明确平台“7×24小时”开放使用,确保每一位师生能够快捷、便捷、有效地使用仪器。目前,平台包含共聚焦显微镜、流式细胞仪(分析)、流式细胞仪(分选)、超分辨显微组织成像系统、实时荧光定量PCR仪、生物分子结合处理分析系统、多功能成像细胞分析仪、动物肺功能仪、气质联用仪、傅里叶变换红外/拉曼光谱仪、全自动组织处理器、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等各类仪器设备,各单位各学科师生均可“7×24小时”预约使用,有效支撑了国家级、省部级等多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。


1728971754301050430.jpg


完善队伍建设。学院不断完善大仪共享平台实验技术队伍建设,现有3名实验技术专职人员,定期根据仪器设备不同特点做校准维护,提供预约使用和功能开发服务,确保平台有序高效运行。同时邀请学院内部教师参与到大仪平台教学指导,并选拔4名研究生助管,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,协助负责平台的日常管理、仪器操作示范、监督管理及故障咨询等,从而有效补充了实验技术队伍。

优化培训体系。学院不断开拓新思路,建立了“多层次、闭环式”的特色培训体系。除了根据师生使用中的问题实时开展一对一仪器讲解培训外,还邀请工程师来院开展“教你一技”系列专项培训,该培训形成了“前期调研-实施培训-培训反馈-整改落实”的完整闭环,做到培训课程设计与培训需求紧密挂钩,理论讲解与上机实操紧密结合,培训中因地制宜、因材施教,培训后跟踪反馈、整改提升,有效提高了平台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和师生使用满意度。

1728971893716.jpg




(生命科学学院、发展规划处;撰稿人:王磊、李昀倩、黎孝余;审稿人:马文福、丁治国)